一,喜新厌旧。) E7 u0 b; ~$ ]' W3 e& ^
买房一定要把所有存在放在一起考虑,也就是二手房,甚至某些小产权房,都可以做为考虑范围。
7 R" V' J+ r' `8 W h: [ 新房的好处是新,满足荣耀感,但旧房有旧房的好处,同样的付出,二手房可能在地段上更优越一点,二手房当中还有一些单位公产房,实际非常适合普通消费。
- \# e) {7 m$ [# |: ]6 n) W 对于购买力有限的客户,二手房实际省略了许多装修费用,并且相对新房而言,手续简单,费用相对较低,不要误认为二手房这方面的费用会高于新房,当然这与中介服务是否规范有点关系。
9 @1 M9 W1 ~% a1 D 二,以自己过去的见识来判断自己喜爱的户型,并生怕被别人买光了。
7 G1 a7 k. B4 L* a3 C 现在的房子创新技术比以前宽松多了,而且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回归,即户型慢慢在某些地方走老路,而保留的创新部分只是一些细节,比如以前以厅与主人房做为户型展开的要点,以至制约了相当多的户型创新思维,现在有设计师破除了主次空间论,以均好概念来引领居室设计,达到面积紧凑而功能合理并且好用,更人文一些。$ {" `3 U. E+ e. X, F4 [2 d
而业主买房往往结合自己的要求,自己过去所认可的户型,借此来判断拟买户型的好坏,比如入户花园最新推出的时候,错层推出的时候,都受到追捧,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浪费;比如落地玻璃的处理,也不符合安全要求,私密性也差点,装修效果也大受影响。
: c5 S i) { L- |' p 真正买房人看户型的标准,主要是符合健康要求就可以了,接下来主要精力应放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购买力方面,如果因为户型的某一点打动了你,爱不释手,自然会掉进圈套。: a0 y6 S# O0 V$ _" U5 Y+ _1 i
三,从舆论认识房价。
/ j- a5 N6 U+ M' K: ?+ n+ ? 舆论是带有某些利益倾向的一群人,一些机构,一些媒介,他们集中基于利益点而进行的诉求。舆论只是利益阶层,关注人群,政策解读,责任表现,不代表最终结论,即使预测非常准确,也只是阶段性准确。
* B% B1 d3 F6 ^6 e 事实上,买房最关键的指标就是地段与价格,地段决定部分价格,地段决定你的选择范围,而价格内容更多取决于你的购买力,以及谈价水平。
# U, G- J% E; |% R 从舆论买房会导致房价暴涨,也可能导致购买失望,因为你根据舆论判断市场以后必然存在一种追涨心态,再加上担心自己选中的房子没有了。本质上说,买房也就是个看菜吃饭的事。
5 w8 g, p, t `+ T6 C( k8 _! c 四,对政策的理解着眼于短期利好。- b" `9 D9 z2 v+ u0 v
政策对买房人的影响是均衡的,不会发生偏颇,如果买房人着眼于短期的理解,反而助涨了市场的泡沫性过热。比如预期降息,比如偏重于开发商的一些政策频繁出台,比如放宽管制的信息不断释放,其实这些政策,冷处理比较好,开发商喜欢抓住这些利好进行涨价营销,消费者当然应该冷却为妙。
" P+ w- U7 D- ~1 G% D 政策的影响为什么是均衡的呢?因为我国房子的产权是有限的,使用年限受限,并且交易容易受政策的限制,而在其有限的年限当中,买房人的总支付是一样的,就比如降低首付的政策,只是让你在买房时间上更快了,但你为房子支付的总款不会下降。再比如降息,你现在看来是减少了支出,但未来还面临加息的可能,而在降息周期谁也不会选择固定房贷。
. r3 @) z+ o8 p$ ^+ H 五,为贪小便宜将市政远景规划当作现实来理解。4 ~3 ?$ z( ]8 ]
许多普通消费买房人,喜欢贪小便宜,比如以为远郊房一定比近郊房便宜,因此选择的时候,将视野固定在便宜上,对于房子的性价比,比如配套不成熟,地段受影响,容易将远景规划当做现实。这是在麻醉自己,远郊房的特点是,地价低,建筑成本差不多,相对营销费用反而高于市内,因此售价当中的冤枉钱还多些。并且开发商承诺的许多宣传性配套,有赖于后期政府的财政与规划实施。
[7 l% } @& Q L/ z 因此对于购买这类房子,不要用总价来比较,可能将节约金额与面积缩小进行对比,比如手握总款拟购80万的房子,远郊可能达到100平,在成熟地带可能只能买70平,但后者即买即用,显然,如果仔细选择,30平的多余面积,可能在格局上是一致的,都可能是两居,对于购买力有限的业主来说,选择小而成熟的当然是理想的结果,从投资功能来看,也是后者优于前者。
$ }; K" S K- \5 ^& t9 |: @1 O# A 在营销上,远郊房的营销核武器就是价格,如果没有价格优势,应慎重。- a3 Y9 |8 p3 e( G: Y. F3 F( l6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