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云南大理繁华的人民路、复兴路、博爱路与洋人街上,遍布着酒吧、茶座、客栈、首饰店等沿街一路走去,店铺门前的招租广告也成了一道风景线。$ `. u# g/ `) j& z& g+ h! H" z% [: \
“那个时候,人民路上没多少人,包括白天,很多商铺里也看不到什么人。开客栈、商铺或炒房的,是最近两年进来的。”旅居大理古城一年有余的独立撰稿人姜北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 }5 S# L8 ~: r8 D4 W. l5 @ 为此,他曾撰文描述过彼时疯狂的一幕:“他开着还没来得及上牌的越野车,一连几天时间,穿梭在大理古城的大街小巷。通常看到一栋合适的房子,二话不说走进门:你这房子卖吗?多少钱?只要房主没有提到‘不卖’两个字,他很快就会从后备箱取出一个背包甩到桌子上,没错,整整一背包都是人民币。”
: w! W6 @0 V5 Q, n' @ 然而,那些神秘客商爆炒带来的,却是一般租客们难以承受的高成本与低盈利,姜北树认为,这里能够真正盈利的客栈不足30%,“等一段时间后,这个泡沫必然会破裂”。5 K* S% ^# F1 _* a
月租金直线上涨
- s9 y1 ~7 }" Z 在人民路下段有一家自行车租赁店,店主是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大理古城的山东籍周师傅。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两年前,我的店铺月租金才七八百块钱,但现在已涨到2000多块钱了。”他指着斜对面一家蓝莓经营店说,“两年前这一片的月租金都差不多,现在人家的月租金更高,已涨到3000块钱了。”0 @$ U9 G; I! x) C) M) e
更加繁华的人民路中上段,月租金涨幅更为惊人。“人民路的小店铺,两三年前月租才几百元,现在月租上万元的很多。”姜北树称,“外地的神秘炒房客一般都是组团进来,会同一时间买下一大片商铺”。) p6 i( `( C7 t& ~% Y) t" @
如今,大理古城的商业迎来第二轮繁荣,发展速度更远胜第一轮。独立观察家马知路曾撰文称,2002年~2005年昆明世博会后的4年间,古城商业发展最为迅速,复兴路临街层的门面,销售价格由20万~30万元/间,涨至50万~100万元/间,每平方米售价从几千元一间涨至2万~5万元不等,门店月租金也从30元~50元/平方米涨至100元~200元/平方米。直到2006年后,古城商业才一度陷入低迷。
. ?: u3 Y1 f7 G! V4 {: ~- S, P 姜北树表示,在大理古城,投资客房产转手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月刚拿下,下个月就转出去了。由此,房东违约现象也频频发生。周师傅说,“这种情况很常见。除了客栈之外,大量的店铺都没有正规的合同,一般都是双方立个收据,签个字就行了。”
* C2 T% k7 j' p# ~ 商业同质化与盈利之忧 r3 {2 c" x5 t) V) V( m
神秘客商爆炒的后果,是租客们无法承受的高成本与低盈利,这些商业物业甚至还可能陷入“击鼓传花”式的恶性循环。
/ w9 v% T6 s+ o O “这些店铺的经营本身没办法保持盈利,像人民路一个月纯收益在5000块钱的店铺已经非常少了,但月租金就要一万多元。”姜北树认为,如果店主经营不下去,就会有新的经营模式过来,比如像丽江一样做一些工艺品,做一些迎合游客需求的商业,最终走向同质化。/ ]4 q2 m3 e- w, w0 I; J* F
据悉,2006年~2007年,大理古城过度重复的商业业态,令古城的租金略有下降。2008年,古城开始策划商业洗牌,推出如红龙井、九隆居、武庙会等高端商业街区。
" x6 ~8 ~/ s! v5 ~6 d" D2 o 3年前,来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吴悦芳等研究者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新型商业街区大多是一体化的大盘,大规模的商业置换了低端旧式的业态,亦模糊了传统和记忆。! Q3 r" l+ _) |( _. o
对于如今的炒房热,姜北树表示,“大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生活化,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有明显的嬉皮士文化,在国内这么多古城中也是唯一的,有可识别的文化标志。”! b# \- d4 c6 E- V8 Y
不过,不少观察人士也担忧,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大理那些“可识别”的东西或将迅速消失。* O3 ^7 B9 T! n' ~4 B! T7 H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遗产局局长、大理市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杨政业表示,“在旅游的大趋势下,同质化现象会产生。不过,我个人认为,大理的文化可能不会因部分炒房客的涌入而有所变化,虽然大理也进来了内地甚至港澳台的人,但不会改变大理的主流文化,本土文化的生命力还是很强大的。”6 M7 r$ D& m6 j$ U+ v( X# D7 g
责编: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