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不毛地今立生态城
* q5 F5 T, N% J- @$ V- w ——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工建设三周年纪实
2 H5 l! t. Z1 w0 n 前不久,中新天津生态城迎来了开工建设三周年的日子。( O* T! Z6 a1 m. y6 Q1 E1 L+ w
三年前,这里还是三分之一为盐田、三分之一为水面、三分之一为荒滩的30平方公里“不毛之地”。随着中新两国领导人意气风发地将生态之城的蓝图绘于滨海,用明确的生态目标,显示节能减排的雄心,一大批建设者便肩负着两国领导人的重托,怀揣着梦想与激情,开始了世界上第一座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高标准建设的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宜居示范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壮举。/ W5 Q: s4 P4 ~% v% P, V6 M
如今,随着8平方公里起步区初具形象和规模,昔日的盐碱地早已成另一副模样。代之而起的,是平坦的道路、拔地的建筑、扑面的绿色、满眼的生机、一浪高过一浪的开发建设大潮、初步形成的低碳循环产业链条,还有初成体系的创新理念、战略布局以及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8 L( K2 k# d. `6 F1 y
3年累计投资300亿 生态城雏形渐显现
b2 H7 i9 @5 i 6个月立起两层生态城服务中心、3个月国家级动漫园绿色建筑进入主题结构施工、纵横30公里的无井盖道路、延绵58公里的水气热管网……在生态城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的土地上,一切都在以飞一般的速度超常规地奔跑着。3年累计完成总投资300亿元,超额完成了原定3平方公里起步区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M' q1 R# c, s5 g$ X1 g' ~
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说:“生态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载体,是我国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试验田,也是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为此,三年来,我们不断结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方面争做典型示范,以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和产业化道路相依托、相促进,力争建设一座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宜居、和谐的国际新城,努力走出一条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8平方公里起步区区域经济初现端倪、区域开发初具规模。”
t. x4 L3 a9 T6 a6 ]( ?7 n 随着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城起步区基础设施、道路管网进一步完善,商业街、酒店、派出所等将陆续投入使用。截至8月底,在建项目总面积达320万平方米。同时,生态城还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全区域实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规模化使用清洁能源,仅动漫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就达21.5%。
- ~! k( n' K2 b' f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投资环境使生态城的产业聚集效应开始初步显现。生态城商务局副局长杨柳介绍,截至8月,生态城已迎来了500多家企业入区注册,协议投资总额300多亿元;形成了文化创意类、科研信息技术类、金融贸易类、绿色建筑及相关类四大绿色低碳产业类型,并逐步向产业链发展。“产业聚集带动了区域的良性发展,仅今年上半年,前三大产业就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共纳税近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倍。”杨柳充满干劲地说。, F% b3 t h3 m" v q
与杨柳一样干劲十足的还有生态城社会局的工作人员们。为更好地迎接首批居民入住,今年5月生态城启动了涉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养老等领域,总投资20多亿元、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17个民生工程项目以及社会管理工作。
+ u0 [: I- Z% W 导航生态城市创建 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指标体系- R' w0 a( p2 a N
在生态城启建之初,摆在崔广志这个当家人面前的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外,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没有样板”。崔广志说:“就是因为没有样板我们就更要做好样板。”于是,他们组织了中国、新加坡及其他国家的100余名专家,历时1年,走访了国内外近20个国家及地区,采用了“先底后图”的生态主导型规划方法,突破传统,逐步制定出了适合生态城发展兼容并蓄的规划,并开创了综合量化指标体系引领下的城市规划新模式。如今,生态城规划中紧凑的城市布局、完整的生态格局、绿色交通体系、可再生能源利用体系、可循环水利用体系、非传统水源利用体系、“细胞—社区—片区”的居住模式、园区化的绿色产业布局等等,都已成为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形成了示范效应。- r' G3 F1 q' k& _8 |0 U5 D5 `' k
但生态城人并没有因此满足,着眼于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的核心要求,他们创造性地制定了由22条控制性指标和4条引导性指标组成的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我们将标准、任务都进行了量化,拿着这份指标体系就能知道想建设一座突破传统模式的生态城市要达到哪些具体标准;做到这些标准,各个相关部门又该承担哪些责任,如何去实施。”崔广志指着办公桌上生态城最新集结成册的《导航生态城市》一书静静地说,“这是真正一套可复制的标准,把‘生态城市’这个概念做到了‘落地’。”: _) O* L' i" y! f7 E
建设提速全面发展“十二五”末初长成
+ u7 e% ]+ O) f4 z 已有的成绩令人雀跃,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站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展望生态城5年之后的雄姿,崔广志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到“十二五”末,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将基本建成,还将完成3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并基本建成中部片区和生态岛片区,启动北部、东北部片区建设。届时,生态城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000亿元;累计注册企业1200家,注册资金200亿元;常住人口8至10万人。
5 ?- u: T$ w, a. x- N 今年生态城将统筹推进城市综合开发。一方面,全面促进产业发展,继续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动漫技术制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入住,使生态城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并加快引进节能环保、科技研发、现代服务等项目,打造多个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另一方面,全面启动社会管理,积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标准化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组建精简高效的社区管理机构。生态城将让居民享有丰富的社会公共资源,做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成为和谐城区建设的典范。本报记者万红
, n% h8 \% I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