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知识:独蒜兰
5 ~. y# X5 R" i) J* r* n形态特征* q" {. I& t+ j$ C5 Y! C# L% g/ I
, I! ?- K9 ~' V+ ]9 F! |
独蒜兰图集(19张) 兰科多年生草本。半附生或附生草本。假鳞茎压扁的卵形或卵球形,上端渐狭成明显的颈,全长1.3-4厘米,直径1.7-3.7厘米,绿色或暗紫色,顶端具1枚叶。叶在花期尚幼嫩,长成后椭圆形或倒披针形,纸质,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3-4厘米。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7-16厘米,基部有2-3枚膜质的圆筒状鞘,顶端通常具1花,偶见2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2.2-4厘米,宽达7毫米,明显长于花梗和子房,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1.5-2.7厘米;花白色至粉红色,唇瓣色泽常略浅于花瓣,上面具有黄色、红色或褐色斑,有时略芳香;中萼片狭椭圆状倒披针形或匙状倒披针形,长4.2-5.7厘米,宽9-15毫米,先端急尖;侧萼片狭椭圆状倒披针形,多少偏斜,长4-5.5厘米,宽10-15毫米,先端急尖或近急尖;花瓣线状倒披针形,长4.2-6厘米,宽10-15毫米,稍长于中萼片,先端近急尖;唇瓣宽卵状椭圆形至近圆形,长4-5.5厘米,宽3-4.6厘米,不明显3裂,先端微缺,上部边缘撕裂状,上面具2-5条褶片,中央1条褶片短或不存在;褶片常有间断,全缘或啮蚀状;蕊柱长2.8-4.2厘米,顶部多少膨大并具齿。蒴果纺锤状,长4厘米,黑褐色。花期3-4月。+ d& p, h8 w$ z- A9 d0 d5 A- o/ U( d
由于独蒜兰花十分美丽,是一种很珍贵的小型盆栽花卉。全属约16种,中国分布有15种。常见栽培的还有白花独蒜兰。: z& F9 F* y8 E* [' T# v
地理分布( @9 {9 K) v& f& F
野生独蒜兰属植物多为地生兰,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广大地区,一般生长在海拔900米以上的林子下面或阴湿山崖岩壁上。
4 Q* h5 Y$ w# U, v0 y. l 独蒜兰应该算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兰花了,整个独蒜兰属约有16个物种,在我国有分布的就占了15个,在我国从台湾到西藏都能找到独蒜兰属植物的踪迹。% R$ d& Z' ?8 x7 @) Z) _
虽说独蒜兰的家乡在我国和周边一些国家,但独蒜兰在欧美国家也十分受宠。大概是因为西方人最早发现独蒜兰是在尼泊尔,其花朵又多少有些像番红花,因而在英文中,独蒜兰被称为“尼泊尔番红花(Napalese crocuses)”;在英文中,它还有一种叫法,称为“窗台兰(window-sill orchids)”,这大概是因为独蒜兰栽培容易,常常被摆放在寻常百姓家的窗台上的缘故吧。另外,还有诸如“孔雀兰(Peacock Orchid)”等叫法。在西方,有不少种植独蒜兰的“发烧友”,他们收集了大量的独蒜兰品种。英国著名的切儿西花展为优秀的独蒜兰品种颁过奖,最近英国皇家植物园的学者们还专门出版了一本独蒜兰的专著。可见,这种东方兰花,在西方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 g% h" i% V. y2 Q% U4 D( f栽培习性3 n% q: C: B2 j+ g+ n% R, e; [
习性:
3 @* F& Y. z. P" U& W/ O 为陆生兰,喜凉爽、通风的半阴环境,较耐寒,越冬最低温度-10℃以上,宜栽于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蕨根,水苔或腐殖土中。3 k v* k! X+ m3 T% K* K; [. L
栽培要点:0 z# u2 y+ @* L* a$ y. z
用播种或分株法繁殖。由于胚发育不全,只能在无菌条件下播于培养基中,分株于花后进行。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用泥炭、苔藓或腐殖土浅盆栽植,刚移栽的植株应控制浇水,以防假鳞茎腐烂。生长季节应施以薄肥。要根际透气排水良好。秋季逐步进入休眠,待叶片干枯后盆土保持干燥至次年春季开始萌发之前。, |$ S, B1 x# ]# M+ u l
药用价值- L! ~5 j; P4 P/ D8 y
假鳞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以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