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歌 * ~* {, x- A; K. J
. m$ e+ C* o: B! S
【来源:大理州旅游局】
+ S& f' {7 M5 }3 T8 v. B. d, E* L) s3 F
1 ?5 U; ^9 s' Q1 V; \8 o白族民歌非常丰富,樵夫牧子、村妪少妇皆能歌唱,出口成章。民歌从曲调上分有:剑川调、山后曲、泥鳅调、海东调、割埂调、东山调、亚萨赛等近10种。这些曲调大都弦律优美,有的高亢悠扬,有的婉转起伏,十分动听。其中剑川调流传最广,不仅在剑川广为流行,在邻近的洱源、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兄弟县市中也颇为流行,且统称为剑川调。山后曲经白族音乐家禾雨整理成《白月亮 白姐姐》,曾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深受好评,后遂流行全国。
2 \8 V8 z# I5 U7 f3 v7 d* d- p" O( h: i1 z* G3 r+ T
4 Y2 y% v, U. I% F
2 h: {+ ~# ?) e2 V, ~: Y @/ K白族民歌从内容上又分“本子曲”与“花柳曲”两大类。本子曲有长歌,也有短章,著名的传统本子曲长歌有《黄氏女对〈金刚经〉》、《出门调》、《李四维告御状》、《鸿雁带书》(此四首合称“四大名曲”)、《 放鹞曲》、《当兵调》、《秧鸡曲》 、《剑阳八景》、《十八乡村》、《读书歌》、《打发姑娘调》、《上门调》、《如彦曲》等数十首。本子曲短章或借物喻意,或言风土习俗,或借助谐音,或反意讽刺。本子曲的演唱,可以不避亲朋长辈、兄弟姐妹、妻室儿女,更有民间歌手在大庭广众中演唱,很受群众欢迎。才华横溢,深得众望的名歌手演唱时,常常万人空巷。 “花柳曲”含花喻柳,抒发感情,以含蓄为上,不直露,绝少低级趣味。花柳曲不仅在山野、田间、树荫处唱,也可以在大庭广众中对唱。石宝山有一年一度以对唱花柳曲为主的传统的“朝山歌会”,届时不仅剑川,来自云龙、洱源、兰坪、鹤庆、丽江等兄弟县市之朝山“曲客”、“香客”,从四面八方云集石宝山,以曲会友,以歌相和,又唱白曲又烧香,常常万人云集,歌唱三天三夜。
3 O- a9 |2 x0 [- D' D; y1 b) A- P! M s& u' b4 u- a
# c. A! V. k2 e6 q
9 B" {% ]9 y3 s.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