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分卷》9 ]6 e& n; W, I* |
6 h) ~( m- e$ `: U
盛事修史。当前,由著名学人、作家冯骥才执牛耳的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已大见成效。( F1 i* J6 t/ _
) ], i4 F9 A, F
去年五月收集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中华书局版)就是其重要的成果之一。从今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县卷本)规模更大,卷帙更繁。它包括四部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俗语全书》、《中国民间史诗叙事诗全书》。简称“中国民间四库全书”。$ M+ |8 Y9 C% K* I0 n( {8 G% @- Z
9 K+ a4 {: w. N! p) z
所以称“四库全书”,是因其意义和价值与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同等重要。体例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清“四库全书”收罗的是已成书的各种典籍,即所谓的精英文化;而民间文学“四库全书”收集的是至今还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即民间文化。前者是官修(书面)的“四库全书”,后者是民间(口述)的“四库全书”。二者相比,后者更为珍贵。
* k9 C0 X0 ~2 s, l: s; Z- P5 L " C3 L0 ~2 H$ V* ~, X1 V6 _
我国民间文学(口头文学)遗产,或称记忆文化遗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而灿烂”,并且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着。正如冯骥才先生在《庄重的宣布》中所说:“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以及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坚实的精神内含。”世界所有的伟大文化都是从民间文化开始的。历代有远见有作为的文化大家,都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伟大的,但同时它又是脆弱的。所以汉代把采集民间文学称为采风。这是有道理的。就是说民间文学像风一样,稍纵即逝,来的快,去的也快,如不及时捕捉,就没了,永远没了。冯骥才先生大声疾呼:要抢救民间文化,其用意大概就在这里。4 ^, ~/ T7 G$ y* Q: e$ t
1 J' b; b4 I: Y, y9 B6 f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简称全书)是民间文学“四库全书”的一种。《全书》以县立卷,每卷分别冠以省名和县名。全国约2800余县(市),每县一卷,每卷平均以30万字计,如全部出齐,即达2800余卷,约八亿四千万字。如将来其它三种也出版,那就更多了。这是前所未有的。
3 a) ]% E% l1 P
% {# Y& h- K0 X 《全书》系科学版本(不是文学读本)。这编者在“目的要求”中已讲得很清楚:“它与一般民间故事不同,它是一部资料书。其出版目的是为我们的国家、为中华民族、为后人保存一份最全面、最真实的口述文化遗产———人类记忆遗产。《全书》所收材料,第一求“全”(全面性),第二求“真”(科学性)。它同时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哲学家可以从中看到哲学,历史学家可以从中看到历史,作家可以从中找到创作素材,人类学家可以从中看到人类发展史,社会学家可以从中看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民俗学家可以从中看到民俗事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