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拉弗列茨基是个有点古怪的正派人,这是不能否认的。
他出身一个古老而破败的庄园贵族之家,从小受到的教育算不得很优质,他也追求知识,可是到25岁的时候认识了现在这个妻子,并走上了一条完全想不到的道路。
虽然说他的妻子做出的那些让他不愉快的遭遇,不过他总算取得了自由。过往令人愤慨的经历中,种种羞辱,种种欺骗,都随着他妻子在巴黎的事情而和他划下了最后一道界限。整个o城,大概都知道了他的故事,并报之以同情的耻笑。也难怪,他的妻子那么年轻,时尚,上流社会任何一个男人,都不能不接受她那星光一样的眼神和玫瑰一样的娇颜,相比起不会调情、稍微呆滞木讷的我的朋友来说,那些男人给他的妻子带来的欢乐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后来听说他回到了o市,并开始和一个长久不见的亲戚家走动了起来。你们也知道,亲戚就是每年会通信证明彼此有交集、但有什么事千万不会告诉他们、但他们总是无比迅速的知晓这些事的一帮人。他寡居的远房表姐和她的两个女儿,以及他的(大概是)姑母,她们若有所指却磨磨蹭蹭的谈论着他的心事,他不由得注意到了伊丽莎白,这个小姐极其高贵——并不只是她的身世和长相,还是她对宗教充满虔诚的信仰,对家庭和亲人的热爱,对拉弗列茨基来说就像日月的光辉照亮了他黑暗的人生——不像他妻子、而是真正的光芒。
我的朋友大概在这个时候动情了,他反对伊丽莎白小姐接受花花公子潘申的求婚、并最后给她表白了,而伊丽莎白也恰好爱上了他,年龄、身份、地位都不是限制。这种感情再美好不过了,也许再过两天他们就能走入婚姻的殿堂——至于他的妻子,当他从报纸上得知她已经死去的时候,心中氤氲着喜悦并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小姐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如前所说,她想要为他的妻子祈祷,想乞求上帝原谅她的过错。可是,我的老天,她这样的人,以寻欢作乐为目的的人,怎么会接受得起伊丽莎白小姐的祈祷呢?特别是——当她完好无损的带着自己的私生女回到了拉弗列茨基家中,将他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打碎的时候。
于是和所有物是人非的故事一样,拉弗列茨基和伊丽莎白小姐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来成全他妻子的幸福。或许是因为离婚终究不是两个人的事吧,再说就算离婚了又能如何?伊丽莎白小姐完全放弃了追求幸福的权利,因为她始终认为,人生最大的意义在宽恕以至于她潜入了修道院成为了一名修女。如果不能和伊丽莎白小姐结婚,拉弗列茨基先生倒也不觉得人生有什么意思了。
正如他后来说起自己的妻子的时候,这样跟我们说: “她的行为(指她那些难以入目的事迹)并没有破坏我的幸福,只是向我证实我从来不曾有过幸福。”
我最后陪同拉弗列茨基去伊丽莎白小姐所在的修道院,好像并没有完成让他们相见的心愿。但在某一个时刻,恍惚之间我觉得眼前一位高洁的修女便是丽莎,她迈着修女稳重而又平静的步子,走过我们身边的时候没有抬头,可那极其短促的停顿却使我的朋友颤抖了起来,随即她消失在修女的队伍中 ,我的朋友最后叹了一口气,头也不回的迈出了修道院。
大概他们的一生就这样再也不会有什么交集了,拉弗列茨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的背影,陡然间显得无比凄凉——
我想大概是因为,以前在没有人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天地独自一人也不知不觉的过了那么多年,可现在知道有一个相爱的人永远的消失在自己的生命里,连等待都算不上的时光,却变得无比的漫长。(《罗亭 贵族之家》书评/伊利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