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孔子咏兰

0
回复
45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 2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马性远 冯仰澄 阮庆祥 朱明水 杨德礼 孙胜利 钱茂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为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其时正当“礼崩乐坏”奴隶制末期,他周游列国,想用自己的学说说动人主,改革政治,挽救危亡,但到处碰壁,最后只好返回鲁国,设馆授徒终其一生。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主要学说集中于孔门弟子编纂成书的《论语》中。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于日;‘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于,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具,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卷四)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于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论“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孔子答于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围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基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这时于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你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出穷到这样啊?”于是孔于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又举了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君子不为困穷而改节”这一观点。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Powered by DALI8 X3.5© 2001-2013 dalibaba Inc.  滇ICP备19004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