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参差赏叶细,远近闻兰香

0
回复
48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 2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对兰的认识始从细叶兰。细叶兰是与叶片一般较大的墨兰相对来说的俗称。细叶兰包括春三、春剑、莲瓣兰、建兰、蕙兰、寒兰等。记得孩提时家中庭前种的即为铁骨素、凤尾素之类的细叶秋兰。就是这几盆细叶兰,给我儿时的生活增添了几分幽香,几分惬意,亦为我日后对兰花的回忆增添了儿分梦境。其实,中国人赏兰也是从赏细叶兰开始的。从1000多年来的赏兰历史来说,90%的历史以赏细叶兰为主,或大细叶兰并赏。大叶兰风行是近百年来即只占赏兰史的百分之十时间的事。这从中国历史上文人画家笔下的兰花上也可得到佐证。中国历史上画家画兰从宋末赵孟坚、郑思肖(号所南)起,至清代画兰大师郑板桥,至近现代的齐白石、刘昌潮、王兰芳、杨和明等著名画家,画兰几乎都是画的春兰、蕙兰、建兰一类的细叶兰。大叶兰人中国画似乎还未见。历代中国文人描三、颂兰的诗词闻如宋代仲殊的“莫把品名闲议拟,已看青风羽毛长”、“轻红蔓引丝多少,剪青兰叶巧”,苏轼的“春兰如美人,个采羞自献”,清代曹寅的“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堵霞的“花客窈窕,湘窗下,素影参差回抱”等等,无不写的是细叶兰。人叶兰人书记载作全面介绍的要晚至清末广东南海兰家区金策的《岭海三言》。  中国历史上文人画家特别喜爱细叶兰,这与他们普遍具有清高、飘逸、雅致的心态有关。细叶兰的秀气 、雅气、清逸、灵巧,的确令中国的文人雅士陶醉。加之细叶兰以线为基调的叶姿、株型很适合中国画笔墨的发挥。以线建构形象是中国画与以色块、光暗建构形象的西洋画不同的美学意趣之一。中国画与中国书法书画同源,中国书法也基本上是以线和点通过表形、表眉、表意来书写的。这种对线的审美意趣迁移对花卉的审美上来,就出现了对细叶兰的兰叶、兰株的特别喜爱。细叶兰虽是草本植物,但它无一般草木植物叶片的芜杂、萎靡、散乱,它的亭亭玉立,摇曳生姿,怡然舒畅,欣欣生意,风姿绰约,神韵撩人,可说是达到了花卉中的线条美的极致,难怪历代中国文人雅士对它这么钟爱。至于说到细叶三中的江浙春兰的花香为一切兰香的代表,为一切兰香之极致者,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细叶兰兰香的清纯幽远,销魂透骨,自另其享有“一香压千红”的美誉。对于细叶兰的品赏,我们不能将它与对一般化卉的品赏等同。大部分花卉如行花、时花等多在看“热闹”,品赏细叶兰则重在静观、细品,品其香、韵,灵气、秀气。 这一点尤为重要。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Powered by DALI8 X3.5© 2001-2013 dalibaba Inc.  滇ICP备19004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