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5 `- Z* g9 k3 \7 _: ^4 k# G1 J! g5 s9 K5 Z+ `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我们的祖先曾遭受这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它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8 U: d! f- h6 I8 n0 g; i0 D- A; X; g& Y2 x; ]
守岁
& Y' ?( {. v% e+ I" y3 t6 r: R
c$ x0 w& ]5 l6 _0 E- u- ^6 k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2 X1 k: Y* A4 R4 h5 E' t/ B# K& |
" e R N/ R4 q6 a6 Q G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 l% o: ?. ], g. h3 b
/ @9 q; K- i$ o% }8 Y) T8 L. y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h8 S! v5 ]* t+ d% Y) b4 n, X
! i7 }9 ?* o1 e& S各个地方还不一样:在云南农村有这样的传说:年三十时小孩子、大人不能睡觉的也就是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不同的是说为什么不能睡觉呢?大人通常就和小孩子说:要是你睡着了第二年自己田地的地梗就会倒。倒了就让睡觉的人去修理吧!好像说大家一个也没睡觉的话地梗就不会倒的!(云南风俗)0 j2 D8 B$ z, ^ v& W!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