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语言
" q- u0 B: ?/ Q6 {9 B8 I% n- Z8 y% } z, q0 {1 o% \, D, b/ h
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白语。白语文是白族人相互交际、认知世界、传承白族文化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3 Q8 W4 b% ?& X% ]: u6 m" ^& c) s. g& K; k+ Y2 L, Y5 G
(一)白语的方言和使用情况1 B1 E6 \ q e, D; h( @, Y) ^
" U. X3 ~7 F7 X! @. @) g/ I
白语是白族的民族共同语。中国民族语言学界一般认为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白语和汉语的关系更为密切。20世纪50年代白语方言调查以后,将白语分为大理(南部)、剑川(中部)和怒江(北部)三大方言。其中,怒江方言原称碧江方言,因怒江州碧江县于1986年撤销,故又改称怒江方言。目前,也有将白语三大方言改称西部(怒江)、中部 (剑川)、东部 (大理)的新意见。两种提法所涉及的方言区域划分基本一致。
4 Q: T5 l# ^5 z( K( b: o# [$ f! z/ K7 @& X2 W! B, ^& Q& u
大理(南部)方言包括大理和祥云两个土语,分布于大理市、洱源、宾川、云龙、漾濞、永平、云县、凤庆、祥云、弥渡、巍山、南华、元江等县市以及保山、昆明等地区,以大理语音为代表。剑川(中部)方言,包括剑川和鹤庆两个土语,分布于剑川、鹤庆、兰坪、丽江、云龙、洱源、漾濞、永胜、宁蒗等县,以剑川语音为代表。怒江 (北部)方言原称碧江方言,分泸水 (原碧江)、兰坪两个土语,通行于怒江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和迪庆州的维西、香格里拉 (原中甸)以及大理州的云龙、洱源等县,以泸水语音为代表。此外,德宏州的潞西、盈江,红河州的弥勒、绿春,楚雄州的元谋、双柏、禄丰,文山州的邱北、马关,曲靖市的富源、宜良、宣威,昭通市的昭通、镇雄,玉溪市的红塔、易门,昆明市的安宁、西山、五华等县区市,还分布着数万白族人口。这些地区的白族,有的还保留白己的民族语言,这些语言究竟属于何种方言土语,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云南省外的多个白族聚居区,如贵州毕节、安顺、六盘水,湖南桑植县、沅陵县,四川凉山州,湖北恩施州鹤峰县都有数量不等的白族人口聚居,但多数已转用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个别地区如贵州毕节、大方等县市有报告称当地白族曾一直使用白语,只是近几十年来才完全转用其他语言。4 F4 |4 K- b7 |! f3 K. e! w- r5 V4 \
3 ?7 R9 a3 L9 z' `" [2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