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白族白话

旅游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7
回复
6587
查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3: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9 针对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中对白族民俗风情产生的影响?大理州政府要积极发挥其; {+ u1 i5 I  k

7 x6 E# A& c4 g5 U主导作用。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地方立法步伐?完善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要一手抓* e  z( V2 d. D, A, U3 M

; E3 t) a1 H8 Y2 M开发、一手创优、一手治劣?为大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特别要加快民
) J  r- O+ e" a2 t# s8 v) q$ p2 T" ^! ?7 k( ~& v2 t. l5 x
族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的特点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制4 d3 I7 A/ F* r2 G4 E1 b5 n
8 _3 s* ?0 m) o( m) _
定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人才的计划?在大理的大专院校增设民俗文化旅游专业?" g( r; }- I# a* d
+ s( J6 j. H$ Z. F
尽快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和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 {- \  d( k5 ~) |' H2 ?
" d( D' M$ `' d& F7 L
+ S% Y! P+ G5 \9 U# F9 E. I! l! R; z# H  H4 k* D; Y, m# o
4.2遵循民俗风情资源开发原则
* Y' C! q$ s# G% r1 j$ l- J* {( W- n/ W7 e: R2 D6 W
我们在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特色性原则。  {, I% h" u( `) ~
. E' z4 Z/ |$ Q* }0 K* @
大理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资源独具特色。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坚持“人无
  c) `: ]. }: p6 e/ ?* v# g7 J; [. G1 A: L
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路?强化精品意识。?2?保护性原则。在这里保护3 Q) J, w. c  e3 c$ n, q3 M
- s2 |* \: D3 t1 ~: @* c
性原则有二重含义?其一是指对民俗风情资源的保护?其二是指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保: N2 O+ {/ @- F" O5 e9 j9 z
9 y" x9 g3 i+ v
护。?3?参与性原则。随着旅游阶层的扩大?旅游知识的增长?识别等级的提高?“经0 F7 S5 f2 O/ w, }

  Z7 ~. E, k* q- i! t1 g. Q" `" v历”越来越成为旅游的核心。民俗风情旅游最大的优势是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俗风情?
  e! Y- L* G; G2 N' T( F; `$ U1 d  b0 w8 F" d: e
参与民间活动?感受浓郁的人情味。?4?文化性原则。民俗风情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 q% s5 ^/ y' {5 V: L9 @

2 K5 w+ X7 w- X5 N) V强的旅游活动。旅游者为了追求文化享受才进行民俗风情旅游活动。因此?民俗风情
9 T% O4 k. E8 L; t# R0 ^" m! R/ w- F) g  S+ y
旅游项目的开发?无论是就其“形”还是就其“神”而言?只有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文8 v. r' T8 ?) _8 H0 _! q" M
& u0 n  z) H$ u6 C2 ]
化特色才能吸引旅游者?促使民俗风情旅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5?乡土性和古朴性
3 e% G% ^7 r/ \- x
0 r1 \& ^4 |- ~0 r6 g2 d原则。民俗风情是反映本土性的民风民情、民族文化、民俗生活、民族历史传统等?
9 h) v2 M5 k2 C/ b* W% t
# e( B! y6 w* v1 I1 i它具有区域性、传统性和古朴性。如果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不遵循这一原则?
/ w# a: q4 I9 |, x5 R
- k( ^4 F7 Y  y将民俗风情庸俗化或“洋化”?就会导致传统民俗文化及其特色的丧失。 # L! _5 Y* q# n5 p# G8 J7 k

* J  G) p# N0 |6 }0 s/ Z" ]4.3提高人们保护民俗风情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 _* `2 b5 o# T9 Q9 g

$ K, C! E2 h+ G2 Y& }  [我们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明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
+ }9 e" B9 l# n. d& {4 l0 N2 h' x+ c* Q" q+ }
其发展过程中?其它任何东西都可以创造?惟独以往的历史及其遗迹和传统文化不能. ^& @* t7 S) X5 s6 O2 K

5 v% ]5 n" C6 O4 G0 W再创造?它们一旦被破坏、污染或消亡、退化?就难以复原?除极少数陋俗之外?文$ U- `( y% Z: \7 N2 M

* D% N! o" R. j3 ^, P化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有个性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不可避免?在与外来文化的& _* d: D' }8 I
( u6 M1 A4 Q! I. Z' L" T0 p9 _" A
接触交流中?不能一味模仿或吸纳外来文化?也不能完全封闭自己?而是有选择地吸
, i9 T) @3 `1 B4 \5 \. P1 b9 Z! y$ u- ^0 q3 }4 F
取外来文化精华?发展自己的文化。通过宣传教育 ?培养人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7 O& p5 v. |& D" ]; [
! s) v* M- \" l. f从群众保护到群众自觉保护。?  ; u+ j* k$ K! _/ J3 ^* u

% ^$ ^  U) b: H! h6 |0 c4.4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 G9 V" r: Z! w& {- [, L% ?& r4 H3 ^* q6 H
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可能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但我们
2 @9 d8 H- n$ S" B7 A1 C" z" E4 ]. t' z8 e4 w- @+ E
不能打着保护民族文化的旗号来限制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因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就
1 B' Y/ a8 R/ {: e7 T! P! `% x5 U% j8 |3 J
是在开发、保护、传播及其与主流文化交融的辩证过程中得到体现的,因此,对民族文
$ R3 A3 e9 g$ _/ e6 ^( P) Q+ H* w5 x8 J3 D0 O* ~
化资源必须既开发利用又充分保护。在开发中,一方面应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传统与
& ?" B# z8 ^& c8 I( b
" ^& _1 m) D# c3 Y" T  ^10 现代化的关系,要充分认识旅游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冲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其传统% e& C* ]+ j' ^: U# W) W( G

0 v: @) N/ U2 W2 M" r1 D7 R的民族特色,减少和避免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要看到文化的发展性,通过旅游
' r# Q5 C9 m/ Z( t" C+ P8 N: O
8 e" ?/ k  R; d) n! |业的开展加强当地居民对本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并通过文化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民族0 ?# X$ u. s8 G1 c
  V3 F6 S7 z. I" q
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实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效益。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3: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4.5专家参与规划和合理开发民俗风情资源
' f3 ^( u5 K. |2 N2 t
: p4 U( p1 D/ H9 a合理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依靠一批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社会学
) T" A' T4 J# O4 [
% l4 E: M) P: w0 R家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队伍。与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客观需要相比?理论
/ x" S( J8 b7 _0 ?7 t0 v7 e# n, t2 m7 t2 Y8 U7 w2 [% O8 [" M
的研究还比较滞后?还有待于科学化、系统化?实践中有许多课题尚待解决。这种局4 P, q0 X" A$ ]  p3 w
/ a  q+ R8 d2 _4 u" U) z" ~
面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专家队伍?运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站在时代的高$ ^  T/ ^% E, u8 y& Q2 ^
7 d2 j  x( t5 @
度上?对民族文化进行全面的考察?正确的认识?促进民族文化良性发展。?5? 2 _. W" m$ r& }* w

! |$ c5 j, T$ K; a( `! i* ]4.5.1打造精品民俗风情资源 - ~' w2 @& `0 ^! C! V* e4 h

$ F+ h2 n  V" D3 Y7 d. t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过程?实质上包括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过程?旅游. K+ x, U$ U% v! _6 P7 X: s5 e

1 J3 Z6 j* W. X产品若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也就获得成功。目前?针对
4 c+ C# ^  \) {7 U/ M) u0 Q- A" O" s& ?. x
大理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受到的影响?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
* u5 O/ w$ a( S# l; _. q6 @2 `
2 R! j5 _4 e" g2 H% N8 w6 x保护。首先?开发一个旅游点要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要尽量保持旅游开发地的1 N3 d$ l( B% G7 P$ W" e7 s

8 }0 B: u. }" q6 v民俗风情资源的原始性和古朴性。其次?可以在适宜的地点设立民俗博物馆?并且把
* I" {, s5 p$ h3 z4 F# x4 i0 X4 @  @  _* M
大理白族独具特色的、最具吸引力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陈列出来。〔6〕 * I, E4 G, X' n3 U5 E4 V! _+ u

% N6 h( n; J2 l0 K' A( |4 U, j/ l4.5.2丰富民俗风情资源内涵 % l9 T, l& I# ^$ P1 ^, _6 j
+ Q$ Q6 {* ^  B" i
大理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不
3 N% h! Z" `" }( ?3 ~) [
3 ?( p7 y- e3 q7 ~. D/ O+ Z可避免的会对其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这些消极的影响将会淡化大理民俗风情资源独
/ |1 M8 R1 ^& c0 r: F
0 ]; Y+ |& W: f特的文化内涵。要使大理的民俗风情资源得以永保生机?并且能永续的开发利用?就
0 I' H( o7 E8 p2 S4 ?' s# X
1 W( q. I& ?7 Q; A) V: e要不断的丰富其民俗风情资源的内涵。即在开发中要遵循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原
! T8 d! b% `) |* b1 [, v3 j
- u" g+ T5 Q0 c% }, u8 \则?要保持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特色?要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策略。
& ]0 t* V9 h+ G8 c0 ~
, K: ^* F7 A! e  D( v4.6实施民俗风情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 p4 t$ p) D( a
/ d1 y0 c5 e7 {4 l: h5 u
旅游在给社会经济带来发展和促进的同时?也会造成旅游资源的影响?过度的开
' X9 f# P3 M* v; l! j& @3 F6 D6 ~) A5 ]+ o
发很容易会起到杀鸡取卵的消极作用。就民俗风情旅游而言?最大的污染来自不健康
* c) m+ O; u$ N+ m
4 ?6 b# u6 P0 {! X; _的精神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冲击?在大理已经出现古朴的文化传统被淡忘?唯利是图?! Y/ W; o: J& |$ U( o( }

6 F) @5 b; N0 e6 x* K& L# D  Q: Y弄虚作假风气抬头的现象。这些都是很不利于大理的民俗风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
2 r- e& ^) p' Q$ Q7 `8 Q$ n7 U0 U8 \6 [, u" r" b
大理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时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进行掠夺式的开发?要遵                                                       7 o3 Y$ J) h( E( r$ O# q6 N" {- G
$ l3 d% @* a6 \
?5? 张群  现代旅游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 x, z- E; ?( ?1 d) q: t* g0 f5 @0 {
〔6〕 施仲军?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问题浅识?第22卷?第3期?2006年6月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11 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只有在开发民俗& J$ B+ y. I. k& ~% t

6 P* S$ g( b  T$ b0 ?风情旅游资源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使其得到永续的开发利用。 5 O! V7 L" s0 A1 \

8 s: z  j2 i4 k( E* X 8 s+ G; D$ J& x# Y

. r# K7 p# `! @* h+ Q) |
: f3 i9 g9 s( q- u  Z1 |) j8 e4 S$ T9 E# b7 D2 t
. Y! e* }. I; }8 S% O5 g3 f
$ H" ~9 i1 h5 J& V
3 i" C+ L% _& Z9 ^# g0 n6 g

6 j: @; i& u. B0 e ; V& i( T4 A, H8 z3 q

" l8 b" p/ s, @: R- B
$ C7 _$ }& w( R1 o" k8 {/ {$ Y- O9 m9 G0 ]2 E2 M
参考文献 * A% Y' M) |% t( _

& C$ W6 D+ {& r, k# @' `6 I- ][1] 唐凡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的预测调控?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6 B, X+ x, A% F
5 \* f, o8 I! V/ b5 ]/ j报?第15卷?第3期?2004年6月
/ K0 |4 k( z$ `( M( g7 Q! _& x. K" A" [
[2] 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 J8 J5 [, k* z; X

6 s5 T5 M" c& K' n7 D, Q[3] 王峰、张晓琴著?中国少数民族风情丛书?白族?中国水力水电出版社,2004.6
( U  m3 Z$ }+ f7 ]/ A0 W. q! H! D( D! b; \# X: b
[4] 薛林主编?新编大理风物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4
9 F; |" c; Z  |2 w1 e$ U7 u: f- Y- N; T9 c+ C# I4 o
[5] 施仲军?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问题浅识?第22卷?第3期?2006年6月 & m% Q  t! I2 ]2 Z/ t
1 \: S4 t4 V0 R: L7 N: f
[6]徐崇云,顾铮.旅游对社会文化影响初探[J].杭州大学学报,1984(9):53-58. ! e  W6 ^$ r" D" z

' H* c: \4 J6 w' u2 o[7]王雪华.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 [; [# H# b5 B1 D7 J6 A) Y0 w: d3 E
' c# g4 H  N7 u) @. G
报,1999(10):60-63
9 E1 p) |, d$ p5 R9 `7 M6 c9 {* M4 M( v: f- S  {4 `4 z( i
[8]刘赵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结构框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 V1 ]4 Y! z. c
7 M: h0 B3 Z4 R, L
校学报,1999(1):29-34.  
& ~# J1 n$ [: s7 H3 e" V9 T
2 ]& @9 _7 G# T, V: ?; }[9]刘赵平.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的应用[J].旅游科 : w* V; X3 Z# P/ k
9 @7 x/ Q9 d) W+ L6 E# S# D6 m0 M
学,1998(4):30-33. ) B, Y  [. Z. }) t3 t( Q
8 H. u% s: C& b- a. J- O  G9 u5 r  e' C
[10]郑向敏.旅游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旅游学; @4 x' T# d) u0 a6 j# r
% y( b! a& }5 r, h' \
刊,1996(3):44-4 . N9 j9 C. l: j8 @4 X# [
+ u) k4 `, i, I3 r0 O; c3 c
[11]马晓京.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5 w9 }  M- d6 J$ }7 @/ R, @& u* K/ }5 M: v/ h4 }0 I" R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04-107. $ E. [: `% w- r$ u' P

, l* Y* Z! I1 e1 \6 `% [' ^[12] 李经龙,郑淑婧,周秉根.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地域研. H* n: U" I' F. e2 l; R9 K9 }
( s2 v' |1 N: x
究与开发,2003(6):80-84.  
! `. e1 L( F2 V5 m$ y
* Y5 j+ `2 N! p, |[13] 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6,11(3). - g1 ]" M8 E2 N, a

# {$ i( K4 ^+ T# G1 R# h[14]程占红,张金屯.芦芽山旅游开发对社区的影响[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5 j( N4 b( z, i& b, \) f
, x  y9 Y4 W* A, C
版),2003(3):274-278.
9 g; \, ^+ \" N. C6 Z1 q" ~3 L  i, K; k. Z4 u. h+ G* I+ \
[15]张文.审视阳朔旅游的发展:社会文化影响的调查与比较[J].旅游学 0 U- S; V) G" \
- [+ ]( Q) Z, L# [9 {1 f
刊,2003(5)
; v6 j& k0 E8 i: j1 B
" t/ I; n# K& L- l[16]贾英.大理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大理学院报.第3卷第4期.2004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