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 L1 v- z2 P2 \1 Q 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 29459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是祖国大西南一块待开发的宝地。全州辖一市十一县,是一个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藏、纳西等26个民族的地区,1999年末总人口326.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0%,其中白族人口108.53万人,是一个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滇藏公路交汇地。 5 n, s. C3 p/ f# l( C, i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0 n2 Y! i8 e# Y5 j, X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 Z6 f0 S3 [ O) Q' k
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
( v: v" R$ q H S% N4 ~. m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1 C7 L' f7 D: M# _5 ? 隋朝时期,597年,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1 k2 d/ c2 q) o1 A
u' r4 j/ i, U4 f' n' Z! P: K ) m# u# K$ N- W6 T7 ^2 }4 K
大理 印染
% I8 r% g8 e3 c公元七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持下,建立南诏政权。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后来,由于南诏力量日益强大,与唐朝矛盾日趋激烈,终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后经过双方努力,公元794年举行“苍山会盟”,双方重归于好。 + {- v. K8 D4 o& [1 y' V; e" O
南诏后期,宫廷内乱,终于国家在混乱之中分崩离析。南诏国就此消亡。
3 s; z, p8 a# o3 {# ]/ D& l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大理国统治云南达三百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等封号。
" K! |" s+ U/ M5 W" Z. X 1253年,蒙古忽必烈率军从青藏高原南下攻占大理,大理国最后的国王段兴智被俘,大理国亡。 3 R* K, m1 C) a# C7 _3 |0 ~( H
元朝于1274年(至元十一年),建立云南行省;1276年改府为路,云南正式成为行省级区划的名称。
; }9 P* r6 i. d- ?; F6 S 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明军袭破大理城,改路为府,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鹤庆、蒙化三府。其后,清基本沿袭明制。
& J! K' e" O3 P; { 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大理地区隶属于滇西道,后归属腾越道。 - n% |. O* Q' v' [0 t2 u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 7 j/ k2 R4 I2 o+ D: d+ I2 J
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
' I( F( v0 q+ H8 Y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 + N$ b+ A. n* m) g
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 Z# z! h+ c- O- b5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