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鹤庆县情概况

2
回复
279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1 22: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鹤庆县情概况
6 W  g$ \6 F4 Y$ V3 w  ) G# N, S( [% q) H# e3 W
【日期:2011-09-29】 【来源:鹤庆县政府办公室】
1 o5 ]( m4 h! R) O: @% f3 v1 U; R, n( @) Y" w; ?4 C, `  C$ v8 _

$ f% D3 L9 {1 Y9 U& ^+ G. x【县情概况】" B* @1 r& }. n3 d: q
% v; B/ q6 l5 @; \  Q

5 N5 M' k7 z6 p9 i6 I
( J* o1 j0 q/ e县城东南一角
7 a2 B+ V: p- [( N" ?, [, `7 R5 V
! }% X4 x7 B; F0 e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大理州的北大门,地处大理、丽江两大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风景旅游区之间,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丽江机场毗邻县城,大丽公路、大丽铁路穿境而过。县城距省会昆明市459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111千米、距丽江机场15千米,是汉藏文化的交汇地、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线上的黄金走廊、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县城云鹤镇被中宣部等五部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鹤庆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临鸡坪关与大理市、宾川县接界,西连马耳山与剑川、洱源两县接壤,北望玉龙雪峰与丽江市毗连。全县国土面积239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14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9.7%,森林覆盖率50.14%。6 B, |5 G, J  X7 `4 f9 H( M0 H; W
    鹤庆县属冬干夏凉的高原季风气候,是介于亚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构成了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3.5℃,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2小时,年降雨量966.4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风速2.6米/秒,常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
6 z5 w4 N1 o; h3 l, z9 ^9 @* ^" J    鹤庆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马耳山主峰,矗立于县境西南部,海拔3925米;最低谷为龙开口镇洛琅村的河头箐,海拔1162米。有马耳山、石宝山两大山脉,山体莽莽苍苍,连绵起伏,盆地、河谷、平地错落有致。鹤庆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所有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漾弓江、落漏河、河川河、后山河5条。全县有中型水库1座,即位于黄坪镇境内的三锅庄水库,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25座,小塘坝315座,小水池、小水窖15000个,总计蓄水量3365万立方米。
" F1 [. Q  b. I* [. ?2 i1 `3 r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2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庆有着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代以前属昆明、越西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分属益州、永昌、云南、东河阳等郡的叶榆县。南诏时,在鹤庆置谋统部,是云南三十七部中极西极北的一部,也是滇西北重要的军事、政治要地。大理国立国后,公元963年,鹤庆改谋统郡为谋统府,为云南八府之一。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大理后设鹤州,公元1271年置鹤庆路,鹤庆由此而得名。明代,设鹤庆军民府。鹤庆自顺治十六年设大鹤丽镇总兵行辕,一直管辖大理、丽江、中甸、维西、永胜、剑川等地的军事事务。康熙七年,大鹤丽镇改称鹤丽镇,仍为滇西北军事重镇,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撤府为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州为县。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鹤庆时,各族群众夹道欢迎,为红军带路,掩护伤病员,有20多名爱国青年参加红军北上抗日,1947年,省立鹤庆师范爆发了争民主、反迫害的学生运动,被誉为滇西北民主运动堡垒。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鹤庆县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建立了革命武装,经过艰苦斗争,鹤庆于1949年7月1日宣布解放。同年10月1日成立鹤庆县人民政府,属丽江专区,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e5 J! k' v( R2 j: R' q9 N7 \
    鹤庆县辖7镇2乡,即云鹤镇、草海镇、辛屯镇、松桂镇、西邑镇、黄坪镇、龙开口镇和金墩乡、六合乡。下辖113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 F- s7 ^. _; T  C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27.29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8.9万人,占总人口的32.6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39万人,占总人口的67.39%。
/ W1 f, x! i! w+ I- w% P* C    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铁、锰、煤、锡、铅、铝土等10余种,种类多、品质好、储量大,部分资源已开发成为当地的骨干财源,已形成规模化开发的有金、锰、铁、煤等矿产。% n& I* f6 g) B
【经济社会发展】% g/ R  z9 K8 }: {
    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49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财政总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21.54%,完成工业总产值30.06亿元,同比增长25.2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9亿元,同比增长31.2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亿元,同比增长25.22%;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为38.08亿元和25.64亿元;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2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25.97:47.35:26.68;农民人均纯收入3408元,同比增长14.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79元,同比增长11.03%;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27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25.33%。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X7 P$ Q0 \3 C) B, H1 b

+ f, ^9 n( L$ D% w8 w) w$ f% O! H0 [0 [
7 d0 V  @8 ^) h/ ~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22: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庆酒厂灌装车间
8 [) c% k% a' J- q0 c  y  `: h
4 {$ Q3 b6 l. a% s1 P6 u) f【民族风情】9 z; e7 A4 r8 z' L- K3 I
    鹤庆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共有白、汉、彝、傈僳、苗、壮、纳西等22个民族,其中白族占总人口的56.76%。鹤庆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白依人、黑话人、利朴人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甸北姑娘、甸南新娘和六合白依人绚丽典雅的服饰,吸引着许多中外民俗专家和游客;丰富的民间传说,白族打歌、白族田埂调、白依风情、龙狮灯、民族服饰等民族民间文化,集中展示了鹤庆的民族风情。
6 I1 C% d. H# t7 C! e/ ~
6 u* u6 I9 l; O% _3 L* _4 [; O. p& n

- ~$ u7 @- U( }' E0 h鹤舞, O6 D  |$ I) ^, k6 [

; j( u/ s1 l! x& l+ M【旅游资源】  N+ Q6 [" U4 h* c/ `3 r
    鹤庆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然景观奇秀,人文景观奇特。境内山川雄奇,盆地、河谷、平地错落有致,江河湖泊和大小龙潭星罗棋布,文物古迹点缀其间,形成各个景区景点各具特色,又相互映衬的和谐格局。著名的风光景点有龙华夕照、漾江烟柳、石宝天光、螺峰野色、镜台雪石、澄潭竹树、梅城石塔、天池夜月八大奇观;有大龙潭、西龙潭、黄龙潭、羊龙潭等大小龙潭;有青玄洞、天华洞、幺龙洞等大小洞穴;有龙华十八寺、菩提寺、朝霞寺、天子庙、国公庙等大小寺庙;有以休闲为主的日月广场、旅游购物为主的新华石寨子广场、泰安商场和红色教育为主的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还有随处可见的农家乐等现代建筑。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景点有: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位于云鹤镇中心的云鹤楼;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工艺精湛,位于鹤庆一中的鹤庆文庙。还有属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龙潭公园和州级保护区草海湿地等。风光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银都水乡新华村,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积淀着浓郁的白族风情和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历史、名扬中外的“民间艺术之乡”。所生产的九龙壶和各种民族首饰不仅走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香港、台湾等省区,还远销美国、日本、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0 q9 e6 A3 I( {6 H$ s

4 k. @* Y5 g( ^+ b7 v4 T- S  H" ^5 G+ K. F& T* T

+ T( J# K4 R4 u: h2 M高原水乡-石寨子8 d8 P0 M$ S! k$ g9 O

  Y! Z: c2 d7 ~) T" V# R【名优特产】- L6 j, W1 p; ?' _* \
    境内盛产水稻、玉米、大麦、烤烟、甘蔗、蚕桑和各类经济林果,先后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省蚕桑和商品猪基地。中草药资源丰富,尤以马厂当归最为著名,畅销省内外。各种观赏花草种类众多,仅兰花品种就有80多种,被誉为“名兰之乡”。鹤庆火腿、猪肝酢、风干里脊等腊味品独具风味,鹤庆乾酒历史悠久,清香醇厚;茧丝品质优良,茧丝制品物美价廉。" U) M% i) ]$ \: s

7 m6 f; H! p8 t  d7 W( Q
. d! X9 {' r" b. P4 }3 [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