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须谨慎有毒”金融衍生产品--个人理财方法

0
回复
50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1 21: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有报道称,近日有10多位买了渣打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集体实名上书证监会,认为渣打银行通过多种误导手段导致其购买了“有毒”金融衍生产品并造成了巨额损失,因此要求渣打银行承认错误并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投资者理财本息及其他费用。

  《北京商报》报道称,由于渣打银行此前确认旗下部分销售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存在误导行为,所以对部分投资者在09年年初进行了50%到100%不同程度的赔偿。赔偿的同时要求客户封口9个月。到目前约定的“封口期”已经结束。有投资者认为,银行误导造成自己购买了错误的产品,最终造成的损失应该由银行承担,于是联合部分未得到赔偿的投资者一起进行“追速”。

  有业内人士表示,之前渣打银行的处理方法有些“缓兵之计”的味道。当时银监会排出调查小组对理财产品销售过程进行暗访。渣打银行可能是为了避开风头,但是9个月之后其他问题产品都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渣打银行反而暴露在更多的目光之下。

  有一位姓蒋的男士表示,他在2007年8月购买了渣打银行QDII200706产品。蒋先生表示,当时的手机短信称这款产品的收益可以达到40%,还承诺保本,结果2年多的时候产品就亏的剩下两成了。事后他发现合同里面并没有止损条款,是一份对赌合约。

  该报得到的“投诉信”指出,有的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反复询问产品的风险,渣打银行的营销人员以“高收益低风险”搪塞了。有的营销人员甚至代为抄写了需要投资者自己确认的风险确认条款。有位李先生透露,2009年3月渣打银行燕莎支行行长通知他前往渣打银行,称上海总部专程派人预期商谈赔偿事宜,但是当其要求归还全部本金时遭到拒绝。而且上海方面的人一直表示“你不同意我们就不谈了”。之后李先生签署了这份赔偿协议,并表示9个月内不向媒体或他人透露赔偿的事实和金额。之后他还多次接到渣打银行律师的电话询问是否接受过采访,对此,李先生很是无奈。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拖延了9个月之后,问题重新被提出来,看来这次渣打银行需要从“根”上解决问题了。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Powered by DALI8 X3.5© 2001-2013 dalibaba Inc.  滇ICP备19004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