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火把节名称来源

2
回复
309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31 22: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族的火把节名称来源
! ]3 d, ?+ x: E: a8 L! r5 z$ ~# s$ {# r+ n& b
举办时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 Y$ q% G* q2 r1 \( o( ]9 Z* F- w$ Q/ G; P% _7 Q2 ~2 f
白族的传说是,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长,发觉酋长的妻子河南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河南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祖亡夫的三个条件,然而,河南在祭夫时, 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尽。
% ?' h' O! y: B% K; c. G8 D6 `" i% f7 V+ h+ @! c' q/ @8 n
河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从此每年在河南自尽的日子,白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
6 x$ r6 q1 [6 J( ~
# Q! x5 Z. \+ b! \; L# `节日风俗  节日前夕 ,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1 I' C9 c3 v/ Z, z

, a* f2 n2 I2 }" _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 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z3 |: }$ N! K' w$ T8 _% @. ^, _5 J
; [6 K5 P, `/ e+ r  F) j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d. p3 y: ?. K' |4 a+ g- h

9 r7 J+ i! x3 Y4 r8 ]( Y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6 ?3 P$ t6 e) {0 h1 ]
9 L) e7 S  Q- i
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 q! w' [: D# ]8 V0 C
3 h9 N% z( O. _8 H; W( m   火把节近尾声时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上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还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 _0 y$ S9 U/ R, j* q0 H
- \5 `& T' y- O/ v白族“火把节”由来:6 ?. k6 y7 _; T( `# P! ]1 x

0 @9 I7 P: n" I  G  一、白族“火把节”传说——坚贞不屈的柏洁夫人 白族火把节来自"火烧松明楼"的故事。相传在唐代,大理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企图吞并其他五沼。六月二十四这天,皮逻阁诱召各诏首领到松明楼喝酒,纵火将他们烧死。邓赕诏主的柏洁夫人早就看穿皮罗阁的野心,劝丈夫不要去,但迫于祭祖和南诏的威力,不得不去。柏节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于是将一只铁钏戴在丈夫的手上,后据此认出了丈夫的遗体。南诏王见柏节夫人貌美聪慧,便逼她为妾。柏节夫人假意答应,但回去将丈夫掩埋后,率众与围城的南诏兵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于六月二十五日投海而死。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22: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到六月二十五这天,大理、剑川、洱源等白族聚居区城乡各族群众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杀猪宰羊,庆祝节日。小孩忙着劈火把,姑娘们忙着把从山上挖来的金风花根捣碎,包在手上染成红指甲,大人们在村寨广场中央,用一根20来米高的木杆竖在地上,周围用麦秆、干竹等捆成一一个大火把,上面插着预示五谷丰登的彩色升斗,一根根彩线串起的梨果挂满火把。入夜,人们点燃大火把后,孩子们各自举着小火把在田野上奔跑喊叫,不时将一把把松香面撒在火苗上,腾起阵阵烈焰。靠近海边的村庄,还要进行划船比赛。人们以此来纪念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柏节夫人。& G% p% J! j9 ?. y5 T
  v6 O" v) @7 L8 ^
二、惹底毫星烧官虫  相传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处,经常相互往来。有一年夏天,天神思梯古慈派了一个名叫耿丁有惹的天差下凡催债。耿丁有惹来到人间后,遇到人间的英雄惹底毫星(一说火体拉巴), 惹底毫星说:“你们住在天上,我们住在地上,我们互不相干,为什么我们天天给你们交租还债?今天,我们两个来比赛摔跤,如果你赢了,我们就交,你输了我们就不交。”
/ t) w8 ^) p' ~# ?0 C8 M. W3 W4 v7 R% w+ W0 C
于是两人就比赛摔跤,结果耿丁有惹被摔死。天神思梯古慈大怒,放出很多煌虫到地上,把人间的庄稼吃掉。惹底毫星带领人们砍来很多竹校和富杆,扎成火把, 举火烧虫,保护了庄稼。为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都要举行火把节,相沿成习至今。  a2 m" l+ G2 ]. D8 V

. z, A0 d6 N) p/ a$ {4 g& m三、阿南殉夫的传说  故事大意是:汉元封年间,云南叶榆酋长曼阿奴之妻阿南夫人,聪慧美丽,被汉将郭世忠看中。郭为霸占阿南,设计害死了曼阿奴,然后逼阿南嫁于他,阿南不从,在其丈夫火化时趁守军不备纵身跳入火堆中,焚身殉夫。8 c/ a. M9 S  a% x

7 ~2 h- x% i# Q% J4 E人们为她的贞烈所感动,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便点火把以祭奠之,相沿遂成火把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22: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火把迎诸葛亮  相传,蜀后主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众南征,五月渡泸水,六月入汉中,并七擒七纵彝族首领孟获。诸葛亮的恩威并重的策略颇得汉中人民的拥护。当晚入城时 , 沿途群众纷纷举火把提水酒以迎之,遂成习俗,沿袭至今。
$ q( p$ U6 x! F; P- m8 g$ Q0 Q# T8 P3 F5 z) O' t8 y2 o) j' n  V' l
五、牛角挂火把  这一传说主要在布拖县流传。
  h  l; V4 J$ K/ T; I- D; \
' T0 X# [1 k  V1 N很多年前,布拖一带奴隶主残酷买卖和虐待、残杀奴隶之风盛行,广大奴隶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个名叫吉地苏呻的奴隶暗中组织了一个名叫“赤黑日尔”的地下组织,揭竿起义 ,反抗奴隶主的反动统治,屡屡打败了当地奴隶主的武装。后来,反动奴隶主勾结其它地方反动武装,卷土重来 ,进行反攻倒算。起义奴隶被团团围困,形势十分危急。这时有人想出妙计,将火把捆在牛角上点燃,受惊的牛群仓皇奔逃,冲散了敌人的阵线,起义军乘胜追击,打败了奴隶主军队,取得了胜利。那天正值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2 p3 y; V: G+ l* T
' j$ Q& v& B% ^; ~从此,每年的这天,彝族人民家家户户点燃火把以示纪念,相沿成习,遂为火把节。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