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节日这天 ,全村竖起一根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1 ~3 [, s5 `. k: b1 X
# L1 F' L" ] H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逛火把。逛火把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逛火把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a# r6 [5 T; C& r0 O( P/ L! [6 \" [+ T. D& S; k1 q& p
晚饭后,天渐渐黑下去,家乡白族群众步行来到至少有上百年寿命的大青树下。大火把高高竖着,慢慢开始燃烧,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拼火”,一把火把的火是弱小的,而几把火把拼在一起,大大的火苗欢快地跳动着,人们撒上松香,它们就会更加快活地跳动起来,烧得更旺,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像火一样旺的好运气。随着音乐节拍,大伙围着火把尽情地舞动,这时每个在场的年轻人都被这气氛所感染,成为了最优秀的舞者,白族本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x6 l$ X- n* u0 O* d2 Y1 z! b# u2 w
, U; q# [% c4 o- F; l) { 这个时候,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m, ]0 Z' M) S' R
5 h' w6 b6 I) ^ d2 a" J
夜幕刚合,星斗刚露,家家喝足了用距此很近的蝴蝶泉水酿制的美酒,吃饱了用洱海水煮出来的洱海酸辣鱼,户户白族儿女倾家出动了。所有村边都挤得水泄不通。笑脸迎着笑脸,欢心连着欢心。几乎人人手上都有一支小火把,每支小火把都捆扎得这么精细,爱美的白族姑娘在上边缀上一朵白花,爱甜的青年在上边吊上一串火把梨,刚结婚的贴着喜字,老年人的却有一个寿星……这里走出来一支挥舞霸王鞭的舞蹈队伍,舞步合着唢呐和三弦,鞭梢上的红缨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腾;那里走上台一个大本曲老艺人,按风俗年过六旬得穿红鞋,他正是新衣红鞋,精神抖擞地弹起三弦,为人们唱起本子曲……4 V0 }4 R1 y, f4 q'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