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民俗风情大全

0
回复
265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4 13: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理白族风情  2 |& @% p; Y: F

' z! m7 j  d: R1 a$ w8 O当地特色: 白族风情8 j4 o0 {0 Q6 U: n) [
    白族又称白子、白尼、勒墨、那马,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白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也有着独特的民族节日;他们的村寨大多分布在湖滨、河畔以及交通便利的平坝上,每个村寨基本保留着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建筑形式。! v) w& u( `5 D# S
     白族有着自己的服饰,更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白族的刺绣、扎染、木雕等手工艺品深受国内外的游客的喜欢;白族各种风味名吃更是倍受青睐。
& \" o! T! R' m: x( `    白族“三道茶”1 e8 O( @( J+ j$ M4 [7 H9 a% [% [
    白族的“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为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白族人称它为“绍道兆”。
/ A3 v0 M1 t9 V1 k( H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 e- l5 D3 n' H# ^: g' c" n: j0 r) R# {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0 a5 X* C9 Y! ?, e4 B2 u8 o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8 j5 M9 W; @  c4 V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e- g6 ?- }. Y+ r0 v2 c
  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趁热喝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8 z; \. y7 c9 w1 l5 J
    白族婚姻
% G$ ?" ^* E0 e. r' X) ~: V7 _    白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可以与其他民族通婚,小家庭制。子女结婚后,即分居,父母多同儿子同居。
$ [( }8 W5 I# ?( j5 }6 Q    白族地区招男子要改名换姓才有继承权,妇女一般掌握家庭经济权。男女婚前自由,通过交往或节庆活动结识,自由恋爱,但要由父母请媒人,“八”字相合后选择吉日,行“鸡酒礼”定婚才行。所谓定婚,就是男方给女方送一瓶酒、一只公鸡、若干礼金,女家请男方喝三道茶、吃晚饭。
, y, U3 ?3 `3 o6 a* J    白族婚礼十分隆重,以“踩棚”、“正喜日”、“散客”三日为标准。头天“踩棚”:白天搭踩棚,杀猪宰羊,给女方送衣物箱笼彩礼,夜晚由民间艺人在彩棚里演唱“吹吹腔”、“大本曲”,称之为“板凳戏”。第二天为“正喜日”,新郎用花轿迎接新娘,新娘要哭别父母、兄妹,沿途锁呐伴奏。到男方家门时,新郎要背新娘进洞房,而后新郎新娘在司仪官的指点下在大堂内行礼--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旋即抢先入洞房、争坐床头,意为先入为主。正喜这天,通宵达旦地伴奏“锁呐”、“吹吹腔”、“大本曲”,热闹非凡,宾客满坐,喜吃八大碗、痛喝大碗酒。第三天“散客”,由新娘亲自烹饪鱼菜招待亲朋好友,叫“吃鱼宴”。新婚三日后新娘才回门,七日新郎新娘到本主庙祭本主,叫“颂平安子”,意为早生贵子早点富、早发财。) A1 k' q) y/ @! r! G
    白族民居 4 B  T8 K' N: }" k! w( @5 b
    大理白族人用自已的双手创造出世界上最精美的民居建筑——白族民居,让我们一起走近它,领略它的精致与轩昂。
" o1 |3 X$ \: R$ n0 U) `    民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大多依山傍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典型的平面布局,精致的门楼,华丽的照壁与房屋的有机组合,加上院内林木花卉陪衬,使得白族民居恰似一件件艺术作品。# y2 P( J$ n  p8 J* Q# o- @
# `7 k* u6 S  r0 w" ^# X8 _5 _$ S8 y
    白族服饰# ?- z. }$ D8 X: M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白族人民穿上白族服装更象花。白族人民惯用纯棉白布棉麻混纺布制成扎染布料和用丝绸布料来做成衣服、鞋、帽、手巾、包头等,她们采用的这些布料质地轻柔、透气性好、面料具有吸汗、消炎、杀菌、护肤的保健作用。男子的服饰各地大致相同,一般为头顶白色包头,上身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色领褂,下身着蓝黑色的长裤。有时还背花布包、背长刀。妇女与儿童的服饰则各地差别较大。大理一带的白族少女戴绣花头饰,绣花头饰的四个主要部分还分别代表上关花、下关风、洱海月、苍山雪。上身着白色衬衣、红领褂,系绣花围腰,下身着白色长裤,脚穿绣花鞋。色彩明快、大方,充分体现了白族少女热情、爽朗的性格和白皙嫩艳的肌肤。
" ], Z- {1 j4 `3 {1 P# B- j    白族歌舞: c& D/ M$ M5 S. ]9 {
    大理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特别是少数民族居住区,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这正如俗语说的“没有歌舞,生活也就失去了情趣和光彩”。: B, Y. p/ u7 {" @  p: O, |
    大理的歌舞最早产生于商朝或战国时期的“踏歌”(即打歌)。白居易曾目睹了铜鼓舞的表演,形象地写下“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千击纹身踊”的诗句。公元238年,唐朝曾向南诏赠送了西北的“龟兹乐”和“胡部乐”及乐工,对发展该地区的文化艺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南诏毗邻的缅甸(骠国)的乐曲也在唐朝时流入南诏。这是历史上南诏与中原文化互补相融的一个典例。源远流长的艺术之河使洱海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如今白族的组合性大型歌舞“绕三灵”融诗、乐、舞为一炉,成为白族狂欢节的主要活动内容。6 ~* N& p6 d9 {. M( u
    大理地区的白族调,即栽插时节的春耕曲,又是船家捕捞时的渔歌,同时还是樵子或牧人的山歌。集中表现在剑川石宝山歌会、大理“耍海会”、“栽秧会”、洱源“田家乐”、“春王正月”等农事和民俗活动中。
, E8 U  U1 F2 t, s) N+ x  h    三月街
6 V( N1 G# s& s4 j% i; C/ N7 h$ u' @    三月街,又名“观音节”。相传唐永徽年间,观音菩萨前来大理用白语讲经说法,听众越聚越多,形成集市。后来因大理是中原与东南亚诸国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商口岸,商品经济日渐发展,逐渐演变为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商贸集会。% A. t* i8 l( T2 e1 n# H7 ?/ B
    每年农历3月15日至21日,滇西各少数民族便纷纷前来,在苍山中和峰下进行牲畜、药材等土特产的交易,省内外均有人来参加,规模宏大,闻名中外。据《大理县志稿》记载:“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黔、藏、泰、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之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锦、木材、磁、铜、锡器诸大宗。”" X5 Q- I0 k4 w* K  ~7 Z8 c
    1991年起,三月街已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节。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和文艺体育盛会,共同欢庆,每逢节期人潮如涌,川流不息,各族服装争奇斗妍;赛马场上,各族骑手角逐竞技;对歌场上歌声此起彼伏,人们尽情欢舞。各族的民间歌舞热闹非凡,使人目不暇接。在商市贸易上文经结合,成交数额较大,成了大理主要经贸交易会。
, W$ h% _* ]9 a7 Y* w    绕三灵
7 j' }0 F' I5 T$ N1 L. A! ~    绕三灵是大理白族的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富有生活气息的群众性歌舞。0 q$ }/ V; G- ]
    每年夏历四月廿三日至廿五日,大理、洱源、宾川、巍山等地的白族群众,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来到苍山洱海之间,参加“绕三灵”。在大理有一句“绕三灵”的俗语: 三日逛北,四日逛南,五日返家园。这句话的意思是,绕三灵要过3天,以史城喜洲为界,廿三日过节的人们向北顺着苍山之麓聚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神都”(庆洞庄的本主庙圣源寺),在这里祈祷或赛歌,通宵达旦;廿四日,像长蛇阵的人流从“神都”启程,经过喜洲镇的街道,向南绕到洱海边的村庄河域,当晚又在这里的本主庙内祈祷、赛歌;第三天,人群再继续沿着洱海前进,绕到大理崇圣寺(佛都)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经过祈祷之后自归家,节日就此结束。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Powered by DALI8 X3.5© 2001-2013 dalibaba Inc.  滇ICP备19004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