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人和鸡
: o) O) n9 b9 [5 [# K ]& e作者:云南旅游/ P2 v6 O4 d- M. G& {" c4 G
白族人在一生中,都离不开鸡。鸡可以作为人的替身、作为人的“保护神”、作为重大誓约的见证…… ' X% q5 f; ^2 \ [" t; Y- _
婴儿一出生,亲朋就要送“出生礼”,其中就有大红公鸡一、二只。 8 n- J! I: g2 a1 R r* o
男孩出生未满周岁期间,逢“本主”会期,要到“本主”庙献“生长酒”,其中有大红公鸡和水酒。 & C( p3 u) Q- p
小儿发冷发热,睡梦惊悸,白族人有“喊魂魄”的习俗。所谓“喊魂魄”是于傍晚太阳未落之前,在大门外的巷道口,喊者怀抱一只公鸡,向四方呼喊。每喊一方,拍打公鸡一次,使鸡发出咯咯之声。这样喊三遍后,回到家中再把鸡往小儿身上放三次。每放一次,持鸡人便问:“××的魂魄回来没有?”其它人回答:“归来了,归来了。”半夜子时,在床边上照旧喊三次。
! \& `4 g3 r# a! Z5 L1 w" y2 \ 这样喊七天,据说失落的魂魄应会回返患儿的身上。
+ p6 b6 d( w1 w7 D: Q# m 小儿面黄肌瘦、头发脱落,白族人认为是患“龙病”,需要到龙潭去祭献,祭品除了三牲,还要放一只活鸡在龙潭旁边,去作“替身” 为龙王服侍,赎回患者魂魄。 3 p# g0 r7 T- s$ i
白族人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拜给别人,称拜干爹干妈。此外,还喜欢把孩子拜给本主、龙王、马王以至桥梁。前一种带孩子去,后一种则鸡代替,完成拜寄仪式。
0 z$ o9 T; f! r& i 结婚时用鸡的地方更多。堂屋中的画是牡丹和公鸡;喜房中的画是公鸡啼鸣;花轿中放着公鸡。
7 z! F: f- F- |2 `5 f; p1 R% v7 ]2 _ 新婚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要在洞房中同吃半生半熟的鸡肉与糯米饭,并分赠给至亲密友。童谣戏曰:
/ ]" f$ i2 ^) \% A “新姑爷,新媳妇, 6 i2 v; Y+ J5 x6 f
躲在洞房吃鸡肉。 / S [! m2 k& c+ F* `: ^5 h
骨连筋,筋连肉, 9 F8 X9 V8 N/ I6 c7 y
撕也撕不开,
& c$ ^; j) B! [% e9 }- {: o 啃也啃不动,
! V, M, V! }, {! H& R 新郎笑嘻嘻,
8 I/ b8 e5 o! b" N 新娘嘻嘻笑, + I* o7 N# {$ j% i3 v) h1 p
新郎新娘亲骨肉。” 4 u. X& C- v; @; e8 w2 m
婚期已到,在特殊情况下,新郎不能如期返家,可由一对童女持公鸡充当新郎,完成迎亲、拜堂、入洞房等仪式。 " [) q* s# B9 Y9 m7 L1 R' Q5 @+ f
婚后弟兄分家,岳家要为各自的女儿“温灶”,祝贺建立新家庭。除送新炊具,还要送对小鸡,作为兴家立业的征兆。
+ Q: g0 O. Z! M! ~' f 兴家立业、修房造屋,要罩住一只公鸡在地基上。鸡鸣则是“吉地”,若三天内不鸣叫,则是“凶地”,须另选新地。 8 J7 t1 _7 |0 k$ v) H6 s
建房立柱要用鸡血“点”中梁和柱脚,同时还要朗诵祝词──吉利话。 3 a D: [4 _6 x* G! c) u' R/ H ~+ Z
在白族人的信念中,凡是无生命的东西经用鸡血“点”过后就有了“灵”。房子用鸡血“点”过,人住里面才会顺畅;菩萨用鸡血 “点”过才会“显灵”;人主碑用鸡血“点“过,才能享受后代祭祀……
+ x, N% i* `$ T" Q6 {+ L$ i 白族男子出门经商,进山伐木,破土建房,结拜兄弟,无事不用鸡。鸡在白族人民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