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b* ?2 G- O% Q( ^2 l" `% l% ~
' V% m n o/ F% p2 n3 [# m" l 1 见《白族民间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64-67页。此故事又名《罗刹》和《观音伏罗刹》,分别见李星华记录整理《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年,76-81页)和《白族文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36-138页),情节大同小异。
4 O) [, ~# ~3 \! {, i* s ~ 0 @: ^$ G5 S, C$ Y
2 上引《白族文学史》,139页。
; w8 ?# t: k0 D* y. S ; n C& C# ~1 n; T6 \7 l6 t
3 参见《东方神话传说》第四卷《印度古代神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21-225页。+ R8 z* }% h& y" X9 P* P5 y! G, X
- Q* Y4 P+ t7 q 4 参见黄心川《东方佛教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4页;杨学政主编《云南宗教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5-6页。+ v6 A3 `3 l+ H( L9 ~
) f8 f# g2 x7 M0 Z4 ^+ R; @ 5 前引《白族民间故事》,447-449页。& t5 A9 F9 a2 @6 X" _$ j
1 W! T; F! W& w$ I) h; I 6 同上,131-137页。' S ^6 R, O1 p5 W
1 a8 K; L; N/ R# n4 x q& X
7 《摩诃婆罗多插话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363-406页。
0 r" {$ Q% u% _% a+ o- c2 i- M4 z; D$ T. k
- [ z3 D: r8 z- d( ~0 M! ?8 f 8 参见拙著《中印文学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003年,39-40页。
- f( X* z" _1 q$ [) q, U1 s 4 q$ Q" P+ m3 J b
9 《白族民间故事》,146-147页。& e- [: l/ X# ]" M6 f3 f
1 r" m w' P6 o( i$ m! v 10 参见《薄伽梵往世书》第八章第六、七节;《摩诃婆罗多插话选》,74-83页。
, C9 [$ Q( X# w: L3 ^ ' L U' L% ]; A9 ~" I" Y, g1 n
11 杨政业《白族本主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25页。
$ m/ `6 P# O+ F/ S
+ S3 L! h# C5 h& f 12 《金鸡和黑龙》,1981年第4期《山茶》;相关故事还有《三塔·金鸡·金猪》,《白族民间故事》,32页。3 O% M: B$ q/ C% \3 z
& |0 B# u7 f! ~/ ^8 G7 M% b4 b& ` 13 参见《摩诃婆罗多插话选》,57-157页。: v, Z: n- b7 o r* N- K( W( p* N
) B3 B; @3 B! T
14 参见拙著《中印文学比较研究》,208-209页;《西洋记》,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79-81页。% c; J% G- i% L- f* B
, y" U# F! b1 N4 ~/ Q. H! p
15 参见季羡林《印度文学在中国》,《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127页。
: C8 ]. i& v% C% v
" o4 K( G; H- L0 M! z7 o: O/ x$ ^5 P! ^ 16 乌丙安《〈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译本序》,[美]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2-3页。
" x- A3 F Z$ I! q : g- N; c- C# |0 z7 h) J" ^; k
17 [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商务印书馆,1999年。
* }) ~! r q8 z8 W4 ~1 g, I# n; B: s$ ] : X! f3 a% Z" M. w6 H
18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前言》,20页。: u$ c% \1 z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