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打牛苗寨的新起点
# i3 i4 P# M) X( j3 N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一个庄严的承诺,在漾濞得到了践行……! @3 }; I! K- k& ~6 T' ?% e$ R
“距离县城8公里,却路不通,水不通。每天一早起来,半天的时间要花在人背马驮去取水的路上。过年难得杀只鸡,要等水背回来才能烧水杀鸡收拾鸡。” `' s' \1 q( e) S
“过去,村里大部分人家仍沿袭着苗族传统的‘上山狩猎’的生活方式,没有种植粮食作物的经验和习惯,很多人家仍将打到的野猪野兔等卖到山外换取生活物资。”* [* X4 C2 O1 [: r' W0 F! I
“去街子上卖一趟东西,基本上从早上到晚上两头都是黑着,天不亮就走,越走越亮,东西卖了回来,天越来越黑。”& B, A& c$ Q: H9 n, T# G7 T+ L/ L
“以前村民住的都是土木结构的简陋草房,一到雨季就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场景。”
6 t! }& O" l1 r% Q5 N# r' X8 u- x& p 石打牛村,是漾濞县苍山西镇白羊村委会的一个苗族聚居自然村,这里的村民这样说起过去的样子。- `, @9 n+ U0 k8 {8 d; O$ q
走进现在的石打牛村,只见家家户户都是清一色的瓷瓦屋顶、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独具特色的民族风貌墙绘明艳鲜丽.....
! O0 G' l$ v; I: S( W$ R; Y 村小组长王玉宝告诉记者:“过去,我们村是整个漾濞县最穷的村子之一,全村28户# v8 e$ v6 E0 y# R$ F7 I- c
有贫困建档立卡户13户,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如今石打牛村和外界的公路已经修通,村里每家都至少拥有两辆摩托车,村民们骑摩托车最多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县城。大伙现在去县城卖核桃、橄榄、山茅野菜,来回一个小时可以回到家,交通方便多了。”: S- F2 b# B5 }9 F3 j, }" S
2016年,石打牛村被苍山西镇列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115万元,重点实施村内入户道路硬化、安居房墙体亮化、水利工程等建设,给村民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m7 V. \" l5 m' n
2018年,县民族宗教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又投入100万元对村子整体进行改造。
, V) ~- ?7 C5 Y- v! q# m 为了解决石打牛村一直以来的饮水困难问题,挂钩该村的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陈泽各方协调资金30万元,在村子了建起了水塔,自来水管铺到了每家每户。
/ c# l0 D/ w. p% M( h W# t' F* Y! ?! C “现在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水管也接到了家里,告别了晴天灰雨天泥,吃水要靠人马驮的日子,村子越来越好在了!”村民小组长王玉宝说,以往道路坑洼、墙皮脱落,很多村民都不愿收拾打整,现在家家户户都自觉地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双融合的推进,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发家致富的精气神也随之提振。
/ h3 B$ }5 s% \# [ 王玉宝说:“村里现在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研究生,我也把孩子送到了县城上小学,就是希望她多学些文化。现在大家的精力不再放在喝酒打猎上了,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人人都忙着打工、搞生产,互帮互助着想办法把生活过得更好。”6 @8 R' F" K2 l
现在的石打牛村,除了传统的核桃种植外,家家户户养起了猪、牛、鸡、羊,多的一户能养50来头猪,在白羊村鱼腥草合作社的带动下,有7、8户群众学到会了鱼腥草的种植技术,伴随着种苗种下了对生活的新希望。
! O" m& D3 O" Z% ^9 S 2019年,漾濞全县绝对贫困人口实现“清零”。石打牛苗寨也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记者 龙兴刚)% G o5 c7 F* _- i1 D' ^
文章来源:云南网:孙寅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