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是否适合自己
“创业和打工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看是否适合自己。”我是把这本书和孙陶然的《创业36条军规》比较着看的,这两本书以两种风格,两种角度,两种方式都写了创业这件事,而他们共同赞同也都写到的一点,就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只看是否适合自己”。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坚持的一个观点,在这个物质需求越来越高的社会里,服务业的兴起,让社会出现了更多的行业,这些行业没有“天花板”吸引了无数有梦想的人创业。而李正曦写的《拒绝平庸》写的就是有目标的周鸿祎实现梦想的故事。其实写书的作者,写别人,还是个活着的人,最不容易,需要很强的功力。需要大量的工作,这比创作出一个文学人物要难的多。这个故事里,有年轻人迷茫,也有奋斗者的脚踏实地。有朋友间的分道扬镳,也有对手的一言惊醒。有年轻时候的特立独行,也有成熟后的“以人为本”。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把重点放在了创业中的经验积累,“创业有很多形式,不是只有自己办公司,自己当老板才叫作创业。当你的人生还处于起步阶段,你还不具备邹谷的经验和能力时,就需要给人当学徒,需要学习和积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创业。但创业的精神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需要的,其核心就是:为自己奋斗。”而从行文中来看,周鸿祎一直能够充满激情的在创业的不断“试错”中不退缩,可能就跟他有这种核心的创业精神有关。
而很多人觉得创新是创业的根本,大刀阔斧的拿出新创意才会成功,这个答案也能在书里找到,从书里的故事可以看出,颠覆式的创新都是在案例成功之后,包装出来的,颠覆是由一个个微创新组合完成的。
不过这本书不光写创业,也写了周鸿祎在职场里的一些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大家可以看看他的管理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了解作为不同职位的人,不同的选择。尤其是处理问题的方法上他的原则是“别硬拼,练柔道”。就这个问题,我和我的领导还讨论了一下。
在融资方面“在跟风投谈之前,要给自己定下明确的商业计划,非常清晰的策略,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提高了什么产品,这个产品有什么价值,面对什么用户。”而关键是,有没有风投都应该这么做。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扣一星,文章里注释太少,我有百度了好几次,这些地方其实都可以加注解的。(《拒绝平庸》书评/鼹鼠的土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