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nrreu 发表于 2014-1-13 09:39:47

我喜欢的人在那里

爸爸还在的时候曾经给我提起过一件事,当年他大学毕业,学校要把他分配上海,而他在家乡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妈妈却告诉他,如果他不回老家,那她就离开他。
那个时候,大我九岁的哥哥已经出生,所以,我的爸爸选择回到他好不容易走出来的小村子。而后的故事就是我的爸爸在一个撑不死饿不着的单位待到他去世,和我做教师的妈妈艰难地养育四个孩子。
小的时候我曾经为此埋怨过母亲,不理解她为什么不肯跟着爸爸去上海。在我的眼睛里,上海是一个繁华热闹的大都市,远不是我所在的小县城所能企及的。直至现在我才多少可以理解当年的母亲,拖着一个孩子的女人是没有能敌得过那繁华的自信的。
我从来没有去过上海,在我已经三十几年的生命里。因为在我的想象力,但凡提到上海,我就只能想到电视机里烫着大卷穿着旗袍微微摆动着胯部吟唱的歌女,那不是能够吸引我的东西。只是近年,我似乎越来越开始着迷于那个时代的上海印象,没有那许多参天的大楼和挤不开的车水马龙的上海,那个有着贵族优雅与傲慢的上海,我真的想去看一看。
在十三岁的时候,我曾经偷偷喜欢过一个男孩。那男孩因为是上海知青的儿子,所以在考大学的时候因为有着上海户口而上了一个不错的学校,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除了知道他在上海,关于他的其他所有我都一无所知。上海因为有一个人的存在在我的心里就有了一种温暖和淡淡的忧伤。
在看过《爷爷变成了幽灵》和《我的爸爸叫焦尼》两本绘本之后,我就爱上了彩色铅笔画,这种绘画工具细腻而温存,可以捕捉表现到任何细微的情绪,它让画带上了作者的情感,并用那些略显潦草却又无比细致的线条让所有情感直抵读者的心底。看彩色铅笔画,心里漾着的是一圈圈泛开的感动,却又极为克制,无大喜和大悲,心在那儿安静着,却绝非死的……那样一种细腻的体会是我笨拙的文字所无力表达的——画风情万种的上海,就应该是用彩色铅笔,就和黄石做的一样。
我以为,黄石对于上海的评价是中肯而准确的。他在“汉源书店”下面的文字中说“……精致的中西合璧的低调而又傲然的上海”。无数的网络段子中都提到过,上海看全国各地的人都是乡下人,这与它“洋气”的历史无法分开。它就像一个永远不会失了风度的贵妇一般,无论家道如何,她仍然是美丽不可方物的那个。从黄石笔下的100幅上海铅笔画来说吧,这许许多多的地标景观大道甚至于平凡的巷子小桥无不投露着那无可掩藏的韵致和丰貌。上海的一举手一投足只能让我们这些乡下的人艳羡而自惭。
上海一直是文学和影视中不能舍弃的地点之一,就因为上海是中国故事最多的城市之一,当然也因为上海有了各色各样“名人”。本书中就有多位诸如王安忆、陈村、陈丹燕等这样的“老上海”码的关于上海的文字,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当属王安忆的《上海是一部喜剧》,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才是我印象中的上海,琐碎而精致。
每一个地方都会因为有爱才变得美好,上海,我一定会去,带着黄石的《最美的上海》去找每一个我喜欢的地方。我一定不会去找我曾经喜欢的男孩,只是在上海,我终会离他离我的少年时光近了一点儿… …(《最美的上海》书评/只手之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喜欢的人在那里